聚焦CES 2025 : 深度解析神经科技的未来发展

2025年1月召开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今年首个神经科技专题展区汇聚了该领域的顶尖人才,通过多场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神经科技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到2030年的预期发展。其中,有一场小组讨论主题为《神经科技:面向所有人的脑机接口技术》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内容。这场讨论由IDUN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Simon Bachmann主持;参与嘉宾包括Earable Neuroscience首席创新官Kimi Doan、Neurovalens首席执行官 Jason McKeown、Emotiv首席执行官Tan Le等多位行业领袖,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供各位读者参考。























01
发展趋势与挑战提问:目前神经科技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如何?未来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

人物介绍

Tam Vu,达特茅斯学院教授,Earable Neuroscience的创始人

Tam Vu 致力于神经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专注于开发能够与大脑交互的前沿技术,以提升人类的认知功能和健康水平。作为Earable Neuroscience的创始人,他领导团队推动可穿戴神经科技设备的研发,旨在将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健康解决方案

观点分享

Tam Vu:未来,神经科技的发展将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持续推进:首先是传感技术的突破,将推动非侵入式大脑监测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观测大脑活动;

其次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尤其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将助力我们解析大脑的运行机制及其认知功能;

第三大领域则是执行器技术,通过扬声器、超声波等多种形式的刺激手段与大脑交互从而优化大脑功能并提升认知能力。”
人物介绍Kimi Doan,Earable Neuroscience的首席创新官Kimi Doan是Earable Neuroscience的首席创新官(Chief Innovation Officer),在神经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创新领导力。她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专注于将神经科学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以提升用户的认知功能和健康管理水平。观点分享

Kimi Doan:神经科技设备在设计和功能上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既要注重外形与生活的融合,与用户的日常活动无缝衔接;也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使技术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户在使用设备时,不应感到自己在操作复杂的技术工具,而是像进行日常活动一样轻松自如。


人物介绍
Simon Bachmann,IDUN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CEO)IDUN Technologies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作为CEO,Simon Bachmann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具有丰富的科技行业经验,尤其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领域有着深厚的背景。观点分享Simon Bachmann:“在神经科技领域,我认为一个显著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技术上的平衡。我们已经听到了许多关于设备外形创新的讨论,例如设备如何变得更小、更舒适。然而,随着设备尺寸的缩小,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电极或通道数量也随之减少,这从信号质量或数据获取的角度来看,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


02
创新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提问:神经科技是否会出现颠覆性应用?这些创新技术在未来5-10年会如何改变世界?Tam Vu: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创新的应用,采用非药物的方式解决目前医药市场上依赖药物治疗的问题,比如失眠、多动症(这些都是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来治疗的常见健康问题)以及一些目前通过药物手段治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实现这种无药物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结合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脑电波监测设备等)和新兴的神经科技技术(如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技术等)。

这种结合可穿戴设备和神经科技的无药物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颠覆性应用,彻底改变行业格局并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技术或产品。


人物介绍Jessica Randazza-PadeNeurable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脑机接口(BCI)技术和神经科技的公司,致力于开发通过脑电波控制设备的技术。Jessica Randazza-Pade担任公司的营销与传播副总裁观点分享Jessica:脑机接口(BCI)技术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个性化能力,能够针对每个人大脑的独特性进行定制化处理。通过利用脑电图(EEG)信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个体需求,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进一步向开发者开放平台,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从而开发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创新应用。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发展。

我期待在未来几年内,能够看到一些我们今天还无法预见的突破性应用诞生。


人物介绍Tan Le,Emotiv的首席执行官(CEO)Tan Le 是Emotiv的首席执行官(CEO),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创业经验,她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并获得了电子工程学位。在创办Emotiv之前,Tan Le 曾在多个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交叉领域。Emotiv是一家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公司,致力于将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开发创新的脑电图(EEG)设备和应用,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包括可穿戴脑电图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教育和游戏等领域。观点分享Tan Le:现在已经实现了让人们仅通过意念控制器来玩电脑游戏,我们甚至可以让一位颈部以下瘫痪的患者通过意念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如今,我们将这项技术进一步转移到Emotiv设备当中,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通过意念操控物体。例如,结合物联网(IoT)技术,用户可以仅通过思维改变灯光的颜色。这项技术将推动其从临床、医疗、健康与保健领域,逐步扩展到更为主流的消费市场,因为游戏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领域。
03
机会与风险并存提问:神经科技领域现在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些方面能带来机遇?又有哪些风险需要克服?
  • Tan Le:数据隐私的保护工作要做好我们的核心立场是,脑数据属于用户的个人数据,用户对其隐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并有权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为了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可能会收集相关数据的副本,以优化服务质量。但是,除非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否则我们绝不会以任何形式分享这些数据。
  • Simon Bachmann:神经伦理学(Neuroethics)是研究神经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学科。我希望这一领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讨论,而是能够开发出具体的工具或框架,帮助实际应用和决策。神经伦理学的讨论往往涉及哲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抽象概念,这些内容需要更接地气的实践支持。如果身处B2B的商业环境中,神经伦理学的实际工具尤为重要。B2B领域通常涉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伦理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商业决策。合作伙伴的财力和资源会影响他们在神经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决策,而神经伦理学的实际工具可以帮助平衡商业利益与伦理责任。
  • Tam Vu:未来,AI技术的进步使得神经科技不仅仅是一个数据采集工具,更是能够理解、学习并做出智能反应的“主动参与者”。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自我学习和改进。这与传统的机器学习不同,后者通常需要人工干预和指导。人工智能通过接收到高质量的神经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输入到AI系统中,AI便能够自动分析这些信号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为。

04
未来5年会有哪些重大技术突破提问:未来5年内,神经科技可能会出现哪些重大技术突破?(对台下观众提问)
  • 精神科医生将能够利用新的工具(例如,基于神经科技的技术)在开处方之前,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在诊断时更加精准,而不是像现在那样依赖试错过程。当前的治疗往往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很耗时且充满不确定性。
                                                     ——Ryan Field, CEO of Kernel
  • 随着技术的进步,预计五年后将出现不仅能够监测大脑健康状况,还能够提供实际干预以改善大脑健康的技术。实际上,类似的技术已经存在了,比如Muse,一款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冥想干预、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大脑健康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用户不仅能在实时的干预下提升大脑健康,还可以持续跟踪自己的大脑健康变化。
                ——Ariel Garten, co-founder of Muse Brain Technology
文章来源:https://insights.citeline.com/medtech-insight/ces-2025-neurotech-thought-leaders-innovators-discuss-future-of-ai-driven-eeg-headphones-neural-earbuds-to-monitor-brain-health-diagnose-disease-GVHUYKDUQZCAZAAGCSZF7YPF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