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合伙人”

众所周知,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从技术到产品,并成功走向市场,需同时具备多种能力,从而才能跨越“转化”这道鸿沟。怎样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这也正是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一直致力于在做的事情。


5月27日,北京日报在头版发布了以“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为题的文章,对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进行了专访,并对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部分在培企业——图湃医疗、富伯医疗、超目科技等进行了报道。



2018年,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简称GHIC)正式对外运营,在这里,医学专家、工学专家、创业者们相继结缘。截止目前,眼科扫频OCT技术、生物纳米孔测序技术、新型人工免疫豁免细胞治疗技术、癌症早筛技术、外骨骼机器手、心磁扫描成像仪、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眼内液采集器等诸多创新医疗技术已在GHIC的服务支撑下完成转化落地。


GHIC执行主任王竟菁(左)与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讨论项目进展。


信息不对称、供需两端沟通效率低,是长久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之一。“曾有一位著名三甲医院的医生,为了将技术构想做成样机,竟然靠搜索引擎寻找合作方,一路碰壁,最终花五年时间才做出了样机。另一位从事空间站对接等航天技术研究的教授因腿伤住院,与医院的医生交流时才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够解决困扰骨科医生很久的一项难题。”王竟菁回忆。为好的科研技术寻找应用场景,为有“痛点”的市场需求寻找合适的技术路径,成了GHIC服务团队的重要工作之一。


GHIC服务团队的成员具备医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财会各种专业背景。尽管他们不是GHIC任何一家入驻企业的员工,但却如同“合伙人”一般,为这些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过程奔走着,充当医工转化之间的“翻译”,在项目初期为他们牵线搭桥、互通有无。


科技成果转化道阻且艰。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将积极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与资源,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医疗器械、诊断和服务等创新技术的有效落地发展,为早中期项目提供更有力的全方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