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23日,为推动医学与各学科、产业交叉融合,促进企业、投资界和跨学科专业人士深入探索并理解医学,共同推动医学产业创新,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指导下,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共同打造的 “医疗健康产业领航创新发展计划三期”课程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举行。


“医疗健康产业领航创新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医学与各学科、产业交叉融合,促进企业、投资界和跨学科专业人士深入探索并理解医学,为医疗创新产业领航者提供全面、专业、系统学习医学的机会,进而重塑医学知识体系。本次课程邀请到了来自三甲医院临床专家为大家带来医学诊疗创新精彩课程。





嘉 宾 致 辞

金勤献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 院长


金勤献代表清华工研院对“领航计划三期”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强调,“领航计划” 由清华工研院与建行北京市分行深度合作,依托多方资源打造,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学习机会,助力重塑医学知识体系。



周蕾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

人力资源部 总经理


周蕾表示,建行将继续支持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周总还诵读了《希波克拉底誓词》,鼓励领航三期学员认真学习医学知识,并以医生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课 堂 回 顾

付小龙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 副院长


付小龙介绍了颠覆式创新在医药健康领域的重要性,特别是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他强调,产学研结合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通过跨学科团队和国际合作,加速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王广志

清华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执行院长


王广志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指出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技术迭代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他特别提到创新医疗器械在商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注册难、临床接纳迟缓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高旭东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创新创业与战略系  教授


高旭东通过华为、国家电网等案例,阐述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他还探讨了创业的误区和规律,强调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创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理念。





王竟菁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执行主任


王竟菁提出技术与产业结合的新孵化模式,强调其在促进医研结合、医工交叉及基础与临床医学融合方面的作用。依托现有资源,平台将持续开展医疗创新培训和转化活动,构建临床与技术、产业相融合的生态系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疗健康产业进步。




谢涌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副主任


谢涌泉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他还展望了心血管领域的前沿热点,如心血管器械研发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并强调建设中国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体系的重要性。




马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副主任


马为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和神经调节治疗的最新进展。他指出,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原本需要开胸手术的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完成,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神经调节治疗则为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于洋

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科技处处长


于洋为大家分享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如搭桥手术和瓣膜病诊治。他还探讨了医疗器械研发流程和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强调了专利保护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张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延庆医院 副院长


张喆给大家讲解主动脉疾病的诊疗进展,特别是传统手术与新兴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他提到,生物瓣置换等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还展示了技术创新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Endo-Bentall支架系统。




卿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内科重症病区(ICU) 主任医师


卿平分享内容涵盖心力衰竭的全球发病状况、诊断与治疗方法。他介绍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等创新治疗手段,并探讨人工智能和精准医疗在心衰治疗中的潜力。尽管心衰治疗面临高死亡率和复杂性的挑战,但通过多学科合作和技术创新,未来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