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计划 | 技术赋能 · 融合创新,5月清华课堂顺利举行



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支持,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承办的“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二期5月课程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顺利举行!



“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为促进首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打造的一个集人才和项目为一体的培育计划,旨在加快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医工结合的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培养从临床需求出发的产业化骨干队伍,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医工结合的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


5月课程学习


探索计划二期5月课程邀请到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广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科技处处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于洋;水木创投管理合伙人吴勇;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汪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欧阳晨曦分别以《医疗器械的创新与持续迭代》、《一个心外科医生的创新之路》、《从零到行业领先 — 医疗创新技术的转化与发展》、《医疗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发展与研究以及源自高校的成果转化与医工结合实践》、《<创新方法论>-临床医生怎样做创新》为主题进行授课。



王广志:《医疗器械的创新与持续迭代》


王广志教授主要从医疗器械产品的范畴、特点和监管,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技术迭代与发展规律,创新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三个部分进行分享。他表示,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不断提升其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同时向小型化发展,进入家庭、个人健康监测领域。在医疗器械的原理创新与技术迭代过程中,都会对健康与诊疗产生巨大的新价值,一定要抓准临床痛点,融合最新技术;创新诊疗路径,产生临床效果,实现临床价值


于洋:《一个心外科医生的创新之路》


于洋主任结合自身成果转化实践经验,以心脏外科医生的视角,分享了医生从临床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冠心病内科治疗的新技术探索创新中,如何找到一套兼顾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全新诊疗方法与诊疗仪器,是提高重症心内外科诊疗成功率与心衰患者诊疗效果的关键。他认为,医工交叉是临床医生进行创新与转化的主要手段。医生和医疗机构在医学创新过程的价值正在逐步被验证和强化,医生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医学与工程交相融合发展将是医疗器械创新的必由之路。


吴勇:《从零到行业领先 — 医疗创新技术的转化与发展》

吴总长期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和投资经验。他以细分领域、临床价值、产品创新、团队组成为切入点对医疗器械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分享;并结合已投项目案例,讲述了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视角下的成果转化,向成员传授早期成果转化的经验。


蒋舸:《医疗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蒋舸教授从专利法、版权法和商业秘密法的内涵要素出发,为成员们讲解了医疗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针对大家在实际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详细解答。她特别指出,在医药领域,商业秘密与专利保护最重要,版权具有补充作用。而合同约定在任何场合都很重要。


汪玉:《集成电路发展与研究以及源自高校的成果转化与医工结合实践》


汪玉主任介绍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使命”和“愿景”,以及顶天与立地—上“书架”与上“货架”相结合的学科建设模式。并围绕智能应用需求的“无极限”、AI芯片发展的“大挑战”展开学术分享,展示了智能应用驱动下的集成电路发展与研究,同时介绍了清华电子系的布局与创新路线。他还结合合作案例分享了高校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汪主任还向大家介绍了清华电子系在医工结合领域的实践,他认为,医学的复杂性和医疗器械的特点与电子信息学科天然匹配,鼓励在广泛的医学领域内自由探索,在探索中挖掘和定义医学问题、技术问题并进行研究,对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带来实质性帮助。


欧阳晨曦:《临床医生怎样做创新》

欧阳晨曦主任讲述了临床医生在医学创新中的必要性,如何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实践,是转化医学的根本目的,而基础研究、药物器械开发和医学实践的整合是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关键。“临床驱动”是医学研究的始动力,打破思维的定式才能带来创新,他通过个人创新历程,分享了针对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肾脏病等临床痛点,推动人造血管的创新。欧阳主任还向大家分享国内医疗创新与成果转化实例,并讨论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现状和挑战,提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建议,包括创新机制、打破企事业单位壁垒、建立专业转化平台和优化评审程序等。


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