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计划 | 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


2024年1月27日,“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1期”毕业典礼及探索计划创新成果展示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上成功举办!

嘉宾致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邓平基在致辞中表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健康产业的创新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熟悉临床需求的产业化骨干队伍。首期探索计划以解决临床问题为需求导向,打破了临床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医工融合。这也为首都的医学科技创新和转化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一批人才,为首都的医学科技创新播下了新种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在致辞中表示“首期探索计划的成功,让更多的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实施,去贡献健康中国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源动力,病人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医生的需求,产业的需求,专业加跨界,投入加务实都非常重要。相信探索计划未来的二期、三期将越来越成功。”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闫颖在致辞中表示“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主要以人为基础。学员们通过参加探索计划的学习,更多的了解企业运行的规律,转化的规律,投资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去服务病患。这是我们开展转化工作的一个核心要点,在全国范围内,相应的卫生机构围绕转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后续也非常欢迎各位医生朋友投入到转化的事业。”


主题报告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对“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1期”进行了课程总结,给大家介绍了1期报名情况、面试、入选人员情况以及项目转化情况。

首都医学创新学者、探索计划学习
证书颁发




创新成果路演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杨兴为我们带来“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压监测的微型无线压力传感器”项目,该项目通过电路将型号调整放大后无线传输到体外用户终端,具有尺寸超小、精度高、无线传数据、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清华大学为先书院副院长、材料学院研究员王秀梅为我们带来“基于多功能集成式再生微环境仿生构建的神经再生修复植入物” ,团队基于国际原创的多级定向纳米纤维水凝胶液态电纺制备技术、仿生胶原纳米纤维气纺丝技术和分子自组装纳米技术开发了多功能集成式的神经再生修复材料——神索。其具有可拓展、可迭代性,针对多种临床适应症可开发出多元产品形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科技处处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于洋为我们带来“基于人工智能和混合现实的冠心病外科手术规划系统”,CABG是重症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团队自主研发的脉动式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VAD)是基于重症心外科诊疗中的临床痛点研发,同时满足心内科场景中的心源性休克等患者诊疗需求。为中国心血管医师应对高危患者,提供国产自主创新的有力武器。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疼痛治疗亚专业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崔旭蕾为我们带来“机器人辅助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介入手术治疗系统”,背根神经节是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结构,经过超声可视化疼痛介入治疗领域10年实践和探索,以其无放射线暴露风险、可观察穿刺针与血管、胸膜的关系、占地面积小、实时引导成为慢性疼痛新的治疗方式。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马骋为我们带来“光声生物医学影像系统”,以及三个技术成果展示,分别为光声功能成像技术,定量精准血氧检测,光声传感器、光声探测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光声影像平台产品,和这些成果的临床应用。

圆桌论坛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研学科教育处处长李晓峰主持圆桌论坛,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健,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王文思,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委员、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介入组长、医工结合研究室负责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刘爱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研究员闫冰共同参与,围绕“医工融合的创新实践”展开精彩的圆桌讨论。

探索计划二期部分学员
录取通知书颁发


探索计划二期启动仪式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邓平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闫颖,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波士顿科学中国研发部负责人、中国工厂厂长张成,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探索计划一期班长江久汇共同“点亮”探索计划二期启动仪式!



山水有相逢,未来皆可期!

探索计划2期,我们一起为创新再出发!